English

论质量

1999-01-21 来源:光明日报 岳光平 我有话说

内容提要一些地方连续发生的重大事故,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很有必要大声疾呼: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训,再也不能对质量问题有一丝一毫的冷漠和忽视了!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对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解决质量问题,抓好质量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严厉惩治腐败。

最近一段时间,在一些地方,连续发生塌桥、断路、倒房、垮坝等重大事故,给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造成恶劣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纷纷议论,甚至成为一些地方老百姓关注的焦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尽管很多,但有一条却是共同的,或者说都与同一个问题密切相关,这就是质量。

质量,曾经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大问题,我们过去吃够了质量不高的苦头。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在重视质量、提高质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高质量的产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但是,由于我们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质量问题远没有彻底解决,在有些地方有些行业还相当严重。而现在,这个问题随着国家实行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毫无疑义变得愈益重要和突出起来。因此,很有必要大声疾呼: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训,再也不能对质量问题有一丝一毫的冷漠和忽视了!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对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质量工作,解决质量问题,建造高质量的公路、铁路、桥梁、堤坝、住宅及各种各样的产品,为国家增光,为人民造福。

质量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

无论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还是产业经济增长质量、国民经济发展质量,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都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从21世纪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质量问题已成为这场竞争中能否取胜,能否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有进一步发展,能否使我们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当今世界,由于地区化、集团化经济的迅速发展,贸易竞争日益激烈,从而促使各国政府和出口企业都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如果说此前还可以靠压低价格排挤同类商品来赢得市场的话,那么现在这一条越来越受到限制,压低价格不仅会使出口企业利润锐减,如果构成倾销,还可能受到所在国的法律制裁。事实上,现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竞争越来越让位于非价格因素的竞争,如产品质量、包装、花色品种等,其中质量是其首要条件。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企业如果不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也包括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就无法在国际市场上立住脚,更不能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江泽民总书记很早就指出,质量第一是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朱基总理也说过,质量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民族的精神;质量工作是千秋万代的民族事业,要认真实践,不断探索。中央领导同志这些精辟论述,把质量问题提到了关乎经济发展战略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的高度。

当今世界,各国在自己的发展战略中都非常重视质量政策的制定。日本早在1960年就开始举办“质量月”活动,1969年还设置了质量管理奖,同时开展了全民管理教育。英国政府早在80年代就发布了《一个全国性的质量战略》。美国政府也是把质量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规定每年10月为“质量月”。这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多次呼吁,美国要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获得质量领域内的领先地位至关重要,经济上的成功取决于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质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全民质量意识和职工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促使企业提高质量的外部环境逐步形成。但是,必须看到,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在生产领域,一些原材料、基础元器件等产品质量不高,生产过程中不良损失严重;一些工程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有的工程设计及设备选型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甚至存在结构隐患;服务质量波动较大,商品售后服务跟不上;不少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有效手段不足,自我约束力不强。在市场领域,一些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质量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正因为如此,进一步树立质量意识,大抓质量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生产领域,要从源头抓起,积极贯彻和实施国务院两年前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在市场领域,要加强市场监管,加大产品质量抽查、曝光、勒令整改的力度。总之,要从国家形象、民族精神的高度,采取各种措施,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第一是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的指示落到实处。

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质量管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质量靠市场竞争提高,而市场竞争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质量观念。不可否认,现在消费者的眼光要比改革开放之初显得挑剔,这是好事,但还不够。当前启动市场、刺激消费,关键在于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货真价实的商品。

如果消费者对包括舒适性、艺术性、耐久性、实用性等在内的产品综合质量看得不重或判断不准确,就无异于帮助企业制假贩假。市场经济首先是买方经济,持有货币的需求一方总是居于主动地位。只有全体消费者讲求质量,只有市场需求的力量,才是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巨大动力。

当然,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我国目前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对提高质量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由于有计划经济痕迹的“单位”仍然存在,一些单位里个别拥有购买商品和服务权利的人员,倾向于购买质量差的商品,从而可以捞取更多的“回扣”;或者是在竞争不充分的市场上,尤其是在市场垄断条件下,厂商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比较差,并不直接影响其收益,这无疑助长了企业提供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以后,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市场机制对于质量问题也不是万能的。在政府或相关组织缺乏足够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急功近利的企业往往依据这样的逻辑,生产质量差的产品,好好包装一下,照样好销,等你觉得上当了,再换个牌子。由于质量出问题受到的惩罚太轻,一些不法生产经营者在“假冒伪劣”产品上的受益远远大于损失,与其说是铤而走险,不如说是“铤而受益”。当多数企业生产“假冒伪劣”,假作真时真亦假,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就要受损。显然,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单靠企业来提高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还有不少质量问题与腐败紧紧连在一起。所以,国务院领导同志一再强调,在当前情况下,政府的行政干预和舆论监督,是必要的和有效的,决不能放松;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坚决惩治腐败,也决不能忽视。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可以用经济学上著名的“木桶原理”来说明。这一原理指出,底面积一定时,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构成木桶最短的那一块木条,而不是平均值或其它。质量也是如此,某一产品或企业的质量,取决于构成因子中的质量最差因子,而不是最好的因子。正因为质量具有这种特殊性,强化质量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有条件的企业应逐步由一般的质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迈进。全面质量管理不同于与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职能并列的质量管理,而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管理,是强调全员教育和培训,强调最高管理者的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强调谋求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更高的境界。

提高产品质量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发展质量的题中应有之义。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首要的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战略任务,即扩大再生产方式由外延型为主转向内涵型为主,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产出增长方式由数量型转向质量提高型。其中心内容就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水平。经济增长质量取决于整个经济的投入质量、运行质量和产出质量,也取决于各个产业部门的增长质量。这其中,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拥有50%以上的资产,40%左右的产出,同时它又联结着农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部门,同其他产业的增长和发展有较大的带动效应。因此,工业增长质量的提高尤显重要。为此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推动国有工业明晰产权关系和明确投资经营责任,形成产权约束和风险约束机制,促进工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推动乡镇企业进行机制改革和提高发展水平,以相应政策促使乡镇企业尽快提高生产者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数量型投资的比重,增加质量型的投资,从投入产出角度推动工业增长质量的提高。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还要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质量。各级政府应该正确认识经济增长的调控目标问题,不要盲目追求高速度。正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再强调的,我们要的速度是实实在在的,在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我们要的是没有水分的速度,是协调发展、讲求质量效益的速度;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更不要相互攀比速度。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还要求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不论是宏观的经济质量还是微观的企业产品质量,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提高人的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培育人的敬业精神。因为相当多的产品质量问题,并不是人的能力所致,而是缺乏敬业精神,比如轴承里少放一粒滚珠、装配零部件时多拧或少拧一扣螺丝等,看似小事,实则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激发员工的敬业精神,让员工真正关心质量,是解决质量问题的根本之道。

提高经济质量的当务之急是要确保工程质量,确保投资效益。今年,国家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国债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项关系经济全局的重大决策。它既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为下个世纪初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打下基础。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大,公益性强,又往往是国家财政的公共投资,如果管理制度软化、管理者素质低下,同一基础设施因质量太差──诸如用沙土替代水泥、用铁丝替代钢筋等──就会导致不得不重复修补、重复建设。因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应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投资切实用好,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工程质量。要像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的那样,把这笔资金用好,决不能乱铺摊子,搞重复建设,搞“豆腐渣工程”。

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度重视质量问题,把这件关系我们国家和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事真正抓好,无愧人民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